《中国律师》刊文:“法律+”服务架起信任桥梁
《中国律师》杂志2025年第6期刊登文章《“法律+”服务架起信任桥梁——记湖南望龙律师事务所助推乡村振兴》,全文如下:
“法律+”服务架起信任桥梁
——记湖南望龙律师事务所助推乡村振兴
文/杨 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一家专注于乡村振兴与土地领域的“专精特新”律师事务所,湖南望龙律师事务所立足新时代律师行业的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专业担当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人、地、钱”关键要素,以“法律 +”服务为支点,构筑城乡主体间的“信任桥梁”,探索形成了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法治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党建引领聚合力 砥砺奋进促发展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望龙所律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建引领律所发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用担当奏响使命之歌,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
律所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全面领导,从组织建设到文化理念,将党建与所建高度融合,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律所创新发展优势。近年来,望龙所先后组织律师赴雷锋纪念馆、南县农村党员实训基地、刘少奇天华调查史陈列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积极参与长沙市律师协会组织的“党建交流月”活动,联合多个律所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行业交流取长补短。此外,望龙所与长沙县春华镇百熙村、北山镇新云村、湘潭雨湖区姜畲镇清泉村等多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办实事,助推乡村谋振兴”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共同打造“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党建+法律帮扶”叠加效应,在公平保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精准为村集体匹配相关产业资源,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益先行传温暖 践行初心显担当
望龙所一直热心公益活动,制定《公益法律服务参与制度》,与每位律师签订《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承诺书》,全所律师承诺每年自愿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时间不少于50个小时。2023年,望龙所律师携手望龙关爱留守儿童协会就做好望龙公益品牌深度合作,并参与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为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发起爱心捐赠。
一直以来,望龙所律师积极参与公益普法宣传,组建“土地法律宣讲团”和“乡村振兴法律宣讲团”,先后为市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县(市)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村(组)集体、农业文旅企业等开展线下培训及宣讲60余次。望龙所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视频号进行线上普法,积极开展普法进社区、普法进校园、普法进乡村等活动,把法律知识带到群众身边,讲到群众心里。
鉴于望龙所律师在公益领域的突出贡献,他们先后荣获长沙市律师行业“公益法律服务特别贡献奖”和“首届湖南省公益律师之星”称号。
深耕专业筑基石 服务乡村助振兴
自建所之日起,望龙所律师便深耕于乡村振兴与土地专业领域。主动参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参与乡村振兴业务操作指引》的草拟工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多部涉农法律法规的修订提出立法建议,还参与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草案)》《湖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修订草案)》等多部地方性法规的论证和多个地方规范性文件的草拟工作,圆满完成湖南省司法厅委托的《湖南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标准研究》的重点课题研究。
望龙所为多个全国土地改革试点地区提供法律支持服务,承办“宅基地改革前沿法律问题研讨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沿法律问题研讨会”等业务交流活动。同时,望龙所律师对实务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并发出专业声音,在相关涉农法律法规实施后第一时间撰写专业解读文章,加强实务交流研讨。
望龙所立足实践,潜心研究,推出多款乡村振兴法律服务产品,充分激活了律师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望龙所律师还推出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线上培训系列课程,出版了《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法律实务》《乡村振兴产业用地合规法律事务》等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系列丛书,为广大从事乡村振兴领域的法务工作者提供业务参考。
实践创新解痛点 携手共赢创未来
针对乡村“空心化”、农房闲置化问题,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多个关于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政策文件。但在闲置农房流转及乡村资源交易的具体实践中,往往面临土地房屋历史遗留问题多、城乡主体间信息不对称、乡村营商环境不确定、后端服务缺失等问题,使得城市居民对流转闲置农房等资源的利用存在诸多顾虑,城乡主体间的信任问题是融合发展的痛点。
针对这一情况望龙所律师深耕基层,在法律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推出了“两书一鉴证”模式。即由律师事务所出具《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公证处出具《公证书》,村民委员会出具《交易鉴证》,这是望龙所与百熙村就盘活闲置资源采取的一种创新型法律服务模式。通过协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村集体(基层政府、行业协会、产权交易所)等主体,汇聚“法律+”的多方公信力量参与风险防控和信任背书,有效地构筑起了城乡主体间的“信任桥梁”,确保了闲置农房流转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有助于从源头化解纠纷隐患,消除市民的投资顾虑,助推闲置农房高效盘活利用。
经过代表委员在全国、省、地市两会上的呼吁建议,“两书一鉴证”模式的应用被多地列入重点督办建议案或提案,目前已在湖南推广使用。
为促进乡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法律服务实现"有形有效”,望龙所律师秉承共享共建共创的理念,与多个乡镇村庄、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金融机构、农文旅企业达成深度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以法治为基础、健康有序发展的乡村振兴系统性解决方案,共同为闲置资源盘活和乡村产业发展赋能助力,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律师的专业力量。